在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有一座美丽的小渔村名叫渔业村,顾名思义,这里的村民大多以打鱼为生,十年前这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十分的薄弱,村子年收入只有8万元,负债却达70多万元,当时有一句顺口溜这样说道:小村百余户,除了村干部,都是上访户。就是这样一个村落却在一位侨界书记的带领下,十年旧貌换新颜,成为远近闻名的富民村、典范村。而这个人就是被中国侨联、国务院侨办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的“千名领先”村书记、侨眷潘志平。
2014年,富有20年村镇管理工作经验的潘志平来到了渔业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自此渔业村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话说潘志平来到了渔业村,新官上任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一批又一批的上访村民。原来这个村的村级集体渔场没有经过公开招标就被几名村干部私下用极低的价格租给了个人,而且续签的合同长达7年,这也就意味着渔业村还要再穷7年。潘志平了解情况后毅然决定,不管是谁签的违规的合同必须解除,这一决定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各种阻力向他袭来,有的人说,潘书记你刚来,差不多就行了。还有的人对他冷言冷语,甚至以命相逼。一向为人和善的潘志平内心也曾经有过一丝犹豫,但是有一点他没有忘记:他们潘家三兄弟都是淮水养大的农家子弟,现在虽然和在海外工作的三弟天各一方,但是家乡的繁荣富强是他们兄弟三人的共同心愿,现在家乡的人民遇到困难,他这个当兄弟的,不能够掉,再苦再难再累再受委屈也要把这件事情干好!于是在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潘志平这样说,水是渔民的命根子,该是渔民的必须还给渔民!
在接下来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潘志平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各种谈判会、讨论会、协商会、交流会……不计其数,就连村民代表大会他都接连召开了不下60余次。经过近整整两年半的艰苦努力,终于在2016年,所有的违规合同被依法解除,几名村干部也受到了应有的处罚。消息一经传出,村民们纷纷奔走相告,拍手叫好,紧接着潘志平带领两委一班人经过招商,村企联动公开招标,盘活了村里的水面资源1027亩,到了2016年这个村的年收入从8万元跃升到了100万元,到了2018年从负债70多万元转变为盈利200多万元。村民们的诉求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这个昔日的群访村从2018年开始至今没有一个人上访。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潘志平没有忘记为村民们办好事办实事。村里投资近300万元大力整治村容村貌,还为每一位村民购买了医疗险和财产险,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渔业村的殡葬改革。潘志平深知乡愁的内核是留根,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准,潘志平决定在渔野村建设一座公墓,把渔民的根真正的留住,公募实行零收费,光是这一项就为全体渔民节约丧葬费用近200多万元。公墓开园的那一天,在水上漂泊了大半辈子的老渔民们捧着自家酿的白酒,一定要请潘书记多喝几口。他们含着热泪说:潘书记谁让我们这些打鱼人有了根谁,就是我们的恩人!
饮水思源不忘根。渔民们对党总支的信任与日俱增,有的渔民还在自家的船头挂起了国旗,潘志平因势利导带领党总支一班人打造了一艘党建红船。红船在湖面上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带领渔民们进行安全演练,受到了渔民们的热烈欢迎。现在,只要红船一出现,渔民的船只就会从四面八方围靠过来,那一张张温暖的笑脸、那一声声亲切的问候、那一面面鲜艳的国旗,构成了渔业村幸福生活的生动画卷。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渔业村,不仅是淮安市淮安区的骄傲,也成为了无数渔家子弟心中的自豪。未来潘志平还打算建设渔民港湾,大力发展水上旅游业,引领渔民们继续书写社会主义淮上渔村的崭新故事和美丽乡愁,让我们共同期待潘志平和渔业村的未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