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祝林
蒋志平,是江苏涟水籍旅台老人,现年已97岁高龄,依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豁达睿智、步履轻盈。他一生孜孜追求教育救国、教育强国;他将近一个世纪的生活足迹,充满传奇色彩,就像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他毕生都在做着“炎黄腾飞”的梦想,86岁时,在他的家乡江苏涟水创办了炎黄职业技术学院。
一
上世纪三十年代,蒋志平从他的家乡江苏涟水颠沛流离来到台湾,在台北街头支棚、垒灶、生火炸油条、烙烧饼,小有积蓄后,他便着手开当铺、卖家电、经营房地产,从分分、角角攒起。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他先后在台北、基隆创办了东南科技大学和经国健康暨管理学院。
二十年前,蒋志平不忘报效祖国,回馈乡里,一手拭去离愁别恨,一手和盘掏出多年积蓄,在故乡涟水捐资办学,先后创办了蒋庄小学、蒋庄中学、南门小学、县青少年宫。然而,当人们见他不入星级宾馆,不出席任何宴请,不步舞厅,不洗桑拿,不让轿车接送,不许安排欢迎仪式,长途乘公交车,城区搭三轮车,所捐建的公益性建筑一律不命自己的名,更不接受塑纪念铜像时,人们惊讶地发现,老人竟是如此的勤劳节俭、苦苦追求、默默奉献。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一日三餐粗茶淡饭,穿戴无百元以上的衣服,宿舍里只置日常简易用具,没有收藏古玩的喜好,仅剩在废报纸上练字和在校园内巡视、徒步上下楼、充开水、擦桌凳、捡垃圾、修花草的习惯。
敬佩之余,人们又问:“近九十岁的人啦,还投入上亿元回到家乡来办大学,他图个啥?”“不图啥!”老人掷地有声地回答:“若是为了图名图利,我可以选择在国外办实业,也可以选择在上海、苏锡常或在南京,至少在淮安市区办学,生源多、收费高,回到家乡来就是为了富民强县培养建设人才。”这就是涟水籍台胞蒋志平先生对家乡的挚爱。他于1999年筹巨资创办的炎黄职业技术学院(初创时称“炎黄大学”),是一所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核准正式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位于涟水县城,校园占地面积350亩,校舍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馆藏图书20万册,各类实验室45个,现有在校学生6000余名,专兼职教师200余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50多人,已形成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经过实践探索,逐步整合优化两岸办学理念,形成一系列的炎黄办学特色和办学精神。
二
对于炎黄职业技术学院,可以说,蒋老真正是呕心沥血。取名炎黄,是他的构想。校歌由他亲自创作。“我们来自四方,相聚安东(涟水县旧称“安东”)之炎黄。同是中华胤胄,世界先锋,金石共铸辉煌。博学慎思,真知力行,更诚毅勤俭,成国家的栋梁……德术双馨,自立自强,看炎黄学子,都为国争光,愿巍巍中华昂首世界与日月同光。”歌词中折射出蒋老拳拳爱国的赤子之心与企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炽热情怀。
炎黄校徽,写意梅花。用五瓣梅花,蕴含五星之义,也是由蒋老亲自创作的,寄托老人坚贞高尚的品格追求和不随时俗的襟怀。“宝剑锋从磨练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是蒋老对炎黄学子的谆谆教诲。
校门口十五米高的警卫室上,蒋老亲笔题写校训:诚毅勤俭。诚:真诚守信;毅:坚强果决;勤:勤劳奋发;俭:俭约朴素。蒋老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从事过多种职业,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形形色色的困难和挫折,工作的成功率很高。他说他的成功归于八个字:诚毅勤俭,刻苦耐劳。这是蒋老一生工作、创业、兴业的宝典,今天作为校训,对每一个炎黄学子,都是一笔宝贵无价的财富。诚开金石、毅筑成功、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四句话也许就是对校训的进一步理解吧。蒋老认为,校训乃炎黄之魂,比知识技能更重要。秉承校训,从小事脚踏实地做起,将来才会受到命运之神的垂青。
校园平面图亦是依据中国版图规划设计的,可称为中国版图的缩影,这体现在校园内纵横交错的道路命名上:东边是海洋路(即东海、黄海的统称),西边为高原路(即青藏高原),南边为海南路(即南海的简称,),北边是蒙疆路(即内蒙、新疆)。校园中间贯穿东南西北的主干道为“统一大道”,即企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大业。蒋老多次说,他主张中国统一,反对“台独”,拥护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的立场。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内的重要建筑物都由蒋老亲自命名:十二层的图书馆及行政大楼命名为中山楼。教学楼分别命名为群贤楼、精英楼、忠孝楼、仁爱楼、信义楼、和平楼、四维楼,即‘四维八德’之意。“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女生宿舍楼以“联”字开头,分别命名为:联盟楼、联谊楼、联文楼、联武楼。男生宿舍及公寓楼均以“同”字开头,分别命名为:同德楼、同心楼、同荣楼、同光楼、同乐楼。还有两幢教工宿舍分别命名为:凰虎楼、鹤燕楼。体育馆命名为龙凤馆。所有这些都寄予了蒋老对炎黄学子的殷切期望。
三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缔结海外,通向世界的窗口学校。蒋老在台湾创办的东南科技大学和经国健康暨管理学院已建校四十余年,其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方式都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作为创办不久的炎黄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两所有着几十年校龄的高等学校经常举行交流、联谊、观摩、研讨活动,并得到了他们从师资上、教学设备上、专业设置上的大力支持,同时还结成姊妹学校。两岸三校,良性互动,资源共享的格局已经形成,更为炎黄增添了新的活力。
蒋老经常对老师们说,要鼓励学生进步,不因学生的入学成绩差而歧视,也不因学生的基础差而放弃。为此,学院整合生源基础,增设选修课,推行学分制,倡导教师自编教材,因材施教,不照本宣科,既上大课,又开小灶,兼顾基础差的学生。不用一把尺子量全体,更不实行一考定终身。
为确保质量,学校制订了涉及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对教师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科研、坐班等,都进行量化考核,还组织督导不定期抽查教师的教案、作业,随堂听课。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催生出了良好的教风、学风,也打造出“严管厚爱,品德为先,教学至上,成人成才”的炎黄品牌。
蒋老特别关爱学生。炎黄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激励学生勤奋读书,对特困生的费用一方面进行减免,一方面安排他们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收取学生的费用为同类学校最低,校内开办的超市、医务室、理发室、洗衣房以服务为主,不赚利润。蒋老坚持要求学校餐厅实行零利润操作,要求总务处严格督查,坚决履行零利润的承诺。蒋老多次说:“莫道是他人之儿女,应当作自家的子孙”。该校的几个食堂自助餐一个样,品种、花色常变,但质量标准相同,每人每月240元,不分贫富,来宾上到省市领导,下到学生家长、平民百姓,凡是前来调研考察、参观访问、办理事务的,一律排队就餐——三菜一汤。餐毕自己收拾,擦净桌面,餐具归档摆放,。
四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一贯坚持“学校即社会,生活即教育”的办学理念,勿以善小而不为,修身立德无小事。坚持从品德养成的大处着眼,立足于从日常生活小节抓实,努力用生活习惯促成良好品德的养成。突出“做人”的教育。蒋老认为,成绩再好,都必须先“苦其心志”。
该校是一所禁烟、禁酒、禁毒、禁脏乱,实行垃圾分类的环保至上的学校。学院多年来无一分钱的酒水招待费用,校园超市不准经营烟酒,同时阻断墙外兜售烟酒的渠道。学生违禁依校纪重处。班导师、舍监教师要确保每个角落看不到烟蒂,闻不到烟味、酒味。同时,安排专人对校园内的垃圾进行集中分类处理。
在炎黄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职员工一律身着由蒋老题字的文明背心上岗,违者辞退。文明背心已在炎黄形成独特景观,上至创办人、董事长、校长、书记,下至每位教职员,一年四季,不分寒暑一律身着文明背心,寓意在一方面规范约束自己,另一方面警示提醒别人。
蒋老与苏州昆山等36000个台资企业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有着广泛的往来和交流,使得接受过境外且与国际接轨的先进育人理念熏陶过的炎黄学子就业通畅,创业易成。从炎黄职业技术学院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已有9届3500余人,给沪宁线、长三角乃至沿海的各大开放城市的大、中型企业及外资、台资企业和事业单位,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业率达98%,这使蒋老关于“学有专长,手脑并用,造就老板、经理、企业家”的理念得到了初步印证。
2007年6月,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接受了国家教育部委托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对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评估。经过专家组实地考察、综合评议和评估专家委员会的审议,最终圆满合格通过。这是炎黄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一件喜事,更是蒋老造福桑梓,为国储才,富民强国炎黄梦想的初步实现!
使炎黄大学真正成为一所全国示范性民办高校,使从这里毕业的学生真正能够担当“炎黄腾飞”的重任,这就是蒋老的壮志和炎黄梦!我们相信,蒋老的“炎黄梦”一定能够“梦想成真”!